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体量小增速慢,阳光保险难追第一梯队?

时间:12-08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03

体量小增速慢,阳光保险难追第一梯队?

编辑 | 虞尔湖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保险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金融工具,其诞生之初就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但伴随着社会发展,保险被赋予了更多属性:无论是资产配置还是养老储蓄,保险都能一一覆盖,因此保险行业在近年来获得了许多中产阶级的青睐。 国内保险行业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背靠庞大的资本体系,在保险领域更是不断推陈出新,让新老客户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屈居二线的保险公司,比如说阳光保险,就只能从价格或者是产品覆盖力度方面下手,可就在阳光保险在前端市场拼命用力时,后院却不断地起火。 保险业回暖,寿险成下一发力点 近日,相关部门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三季度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29.6万亿,较年初增长9%;保险资金的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这一数据的发布,昭示着2022年陷入低谷期的保险业,已然有了回暖的迹象。 报告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6万亿,较年初增加2.4万亿,较年初增长9%。其中,财产险公司总资产2.8万亿,较年初增长6.6%。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5.4万亿,较年初增长8.9%。新增保单件数537亿件,同比增长39.2%。 在经济环境陷入疲软之际,许多拥有充足现金流的中产阶级,更愿意找一些稳妥的理财方式。寿险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其有着保底的综合收益率,相较于一些基金项目或者是无法随时取用的定期存款,能够规避财产风险且提供稳定收益的大额保单,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时代下的理财选择。 而在被保人较为关心的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Q3,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2%、184.1%和278.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0%、108.6%和242.3%。 但国内保险业三大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其业绩增速都在放缓。业内分析师表示,上市险企H1的表现较为平稳,保费增速8.18%,其中,寿险版块贡献增速5.15%,产险版块贡献增速仅为2.99%。 近年来许多险企都与相关部门强强联手,推出了许多符合居民现如今医疗需求的中短期险种,且能够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这也让许多居民开始了解并接触到保险行业,接触到寿险这项业务。 保险业资深顾问介绍到,近年寿险作为增长主力军,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业务板块将拥有更多潜力。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还推出了短期寿险,进一步覆盖有需求的中老人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强劲势头,也为许多传统保险企业提供了新的造血思路。支付宝、微信上各类年仅百元、月仅几十元的短期互联网保险,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消费选择。 相较于动辄一年上万的长期寿险,短期险种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能够灵活缴纳且理赔简便、快速,是信息时代下的新产物。这种结合了互联网与传统保险理念的产品,在支付宝、微信等多个社交媒体均随处可见,潜移默化的保险宣传,也为寿险成为一个保险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而阳光保险作为一家以财产险起家的险企,也一直在努力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其在寿险市场的开拓却频频受阻。更何况,阳光保险还面临着资金流的压力,近年来其偿付能力也在不断地下滑。 财险增长势头不再,阳光保险大势渐失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财险行业赔付率呈上升趋势:1-6月行业赔款支出4755亿,占保费比例为54.17%,较上年度增加3.37%,这对于2022年度综合成本率已达到98.9%的财险行业而言,几乎就等同于亏损。 而这对于财险业务占据营收大头的阳光保险来说,其压力自然成倍増长,因为阳光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和流动资金储备,均呈下滑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2,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7%。而阳光保险在2020年年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84%,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2023H1财报中,阳光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122.5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为170.17%,均略低于行业均值。 而在流动资金储备方面,阳光保险也显得捉襟见肘。从2021年开始,其经营现金流便持续下跌。数据显示,2021年其经营现金流为445.73亿,2022年为262.29亿,同比减少41.15%。时至2023年年中,其经营现金流仅为158.23亿。 作为一家上市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必然需要解决以上提及的这两个指标性问题。因此在8月和10月阳光保险连续的两波大动作,也似乎是安抚投资者以及市场而做的。 8月3日,阳光人寿公告称,公司将增发约27.03亿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认购价格1.85元,募资金额合计约49.99亿,由阳光保险以现金方式认购。此次增资完成后,阳光人寿股份总数为210.45亿股,注册资本为210.45亿,阳光保险集团持股比例99.9999%不变。 而就在短短两个月后,阳光保险再次发布公告称收到监管批复,获准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20亿。 业内分析师表示,此次阳光保险再次借发行债券来提高偿付能力,无疑是为了提高偿付能力和现金流,毕竟其中报中,这两个关键数据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而与此同时,阳光保险还在不断地接受着监管挑战:违规风波不断,品牌口碑存疑。 H股流通获批,阳光财险颓势仍难挽回 11月14日,阳光保险称,公司已完成本次H股“全流通”备案。据公开的备案通知书显示,阳光保险若在12个月内未完成本次H股“全流通”转换及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此消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强心剂,但令阳光保险没想到的是,还没来得及举杯庆祝,就先迎来了当头一棒。 前不久,相关部门公布了一则关于对阳光保险旗下多个子公司的行政处罚通知单。其中涉及多项违规操作,且关联了多家分公司:阳光财险被处以罚款130万;阳光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梅州中心支公司、韶关中心支公司、德州中心支公司、日照中心支公司各被处以罚款50万;对涉事个人包括总裁助理兼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总经理靳守林等9位各级管理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不等金额罚款。 事实上,这并非是阳光保险的“小意外”。就在11月28日,阳光保险就因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被当地有关部门点名处罚:分公司罚款25万,同时对分公司时任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给予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 在业务层面屡屡走钢丝的阳光保险,对于业务增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但对比第一梯队的三家保险巨鳄,阳光保险显然很不够看,起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业务板块的主次。 中国人寿专注在人身险业务,从寿险、健康险到意外险等等,几乎是全方位覆盖,因此其在人身险领域几乎是稳坐头把交椅;而中国平安则是在寿险、健康险和财产险的基础下,横向发展各类金融服务,塑造起了自己的生态圈;而中国太保则是寿险领域的元祖级人物,一直在财险领域发挥着自己巨大的能量。相较于这三家巨头,阳光保险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阳光保险在未上市之前不需要公布自己的财务数据,也不需要为股价波动而担忧,但在上市短短几年后股价便步步下跌,尽管中间有过短暂的起色,可在大环境不佳、头部险企地位几乎无法撼动的时候,阳光保险的市场表现已经大不如前了。 除此之外,阳光保险更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所在。主打的是财产险,可其财产险覆盖的广度以及深度,是远远不足的,管理层们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一直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架构调整,但优化的效果至今仍未有所显现。 结语 阳光保险以快速理赔、全国覆盖、服务多样化以及具有创新性著称,这也是为何其能迅速发展壮大,且成功上市的根本原因。但上市后面对资本市场的压力、三大巨头的持续性挤压,这位新人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偿付能力持续下跌、现金流吃紧、业务部门频频因违规操作被点名罚款等等,其实放在阳光保险面前的大山,又何止这几座呢。阳光保险若想为自己的2023画上一个圆满句号,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